最近行動不起來,因為開始再猶豫是否要改成申請美國研究所。 可是搞得該做跟想做的事情都沒做,變成毫無生產力的狀態,這樣下去只會坐吃山空,最後兩頭空。 也會想我就這樣考研究所、唸書、考證照、執業嗎?如果走這條路是否就得留在台灣發展? 如果唸美國研究所是否就能在同樣助人的情況下,賺到更多錢,學到更多專業,語言能力也更好?如果不做其他工作是否沒有機會體驗過外面的世界?所以一直會很迷茫、卡住,最後實際行動的只是坐在電腦前看影片、查資料、一天天就過去了,半年就過去了。 檢討了一下,務實一點的做法是安排每天的進度跟目標,以考上國內研究所為第一優先認真努力!反正不論最後有沒有要申請美國研究所,這樣的知識系統都是要有的。不只讀過,還要能在腦海中有完整詳細的知識體系,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來,整理成可以教人的課程,才夠熟悉。 而申請美國研究所方面,就是安排一點時間實際去詢問煩惱的細節,一步一步評估就好。光想也沒有用。 健康方面一定要很注意,這也是考研必須重點對待的項目,有好的狀態才能讓效率更強、行動力更高。 先從定時作息,睡覺、吃飯為主,吃飯盡力選原料而非二次加工的。保持營養均衡,食療很重要! 每天喝至少2000c.c的水。 再搭配運動,不求多,求穩!先從每天花十五分鐘就好,做一組訓練或是慢跑都行! 保持健康的狀態,自然牙齒、皮膚、精神也都會變好,也會變美、變聰明! 身體就像一部機器,保養得宜,每天就能運轉良好,外觀看起來也俐落有型。如果不善待自己,把自己操成一部破舊生鏽的爛機器,不但連碰都不想碰,運轉也會有一堆問題,甚至脆弱地輕易解體,那太可怕了! 大腦也要靠吸收知識、思考、溝通、學習去訓練,神經性、肌肉性都會提升,刺激新的神經元誕生,或至少不要讓歲月帶走太多。腦生理的部分和身體一樣,都需要保養、訓練。 所以另一方面,也要篩選自己吸收的資訊,餵養的糧食會影響吸收到的養分。你希望你的腦袋得到什麼養分,就要多讓自己吸收那方面的資訊,消化成知識,為自己所用。 人腦記憶提取很依賴分支、架構、概念,圖像、聲音則提供更多提取線索,旺盛的好奇求知慾、良好的情緒會分泌血清素、腎上腺素同樣有助於形成長期記憶,所以讀書時記得運用這些概念,幫助自己將知識轉變成長期記憶。另外,根據遺忘曲線,三天後和七天後各複習一次都有助於轉化成長期記憶,提取記憶的次數越多,也越熟練該記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