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8的文章

0818,19 生活的要求、他人的啟發、未來規劃

最近行動不起來,因為開始再猶豫是否要改成申請美國研究所。 可是搞得該做跟想做的事情都沒做,變成毫無生產力的狀態,這樣下去只會坐吃山空,最後兩頭空。 也會想我就這樣考研究所、唸書、考證照、執業嗎?如果走這條路是否就得留在台灣發展? 如果唸美國研究所是否就能在同樣助人的情況下,賺到更多錢,學到更多專業,語言能力也更好?如果不做其他工作是否沒有機會體驗過外面的世界?所以一直會很迷茫、卡住,最後實際行動的只是坐在電腦前看影片、查資料、一天天就過去了,半年就過去了。 檢討了一下,務實一點的做法是安排每天的進度跟目標,以考上國內研究所為第一優先認真努力!反正不論最後有沒有要申請美國研究所,這樣的知識系統都是要有的。不只讀過,還要能在腦海中有完整詳細的知識體系,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來,整理成可以教人的課程,才夠熟悉。 而申請美國研究所方面,就是安排一點時間實際去詢問煩惱的細節,一步一步評估就好。光想也沒有用。 健康方面一定要很注意,這也是考研必須重點對待的項目,有好的狀態才能讓效率更強、行動力更高。 先從定時作息,睡覺、吃飯為主,吃飯盡力選原料而非二次加工的。保持營養均衡,食療很重要! 每天喝至少2000c.c的水。 再搭配運動,不求多,求穩!先從每天花十五分鐘就好,做一組訓練或是慢跑都行! 保持健康的狀態,自然牙齒、皮膚、精神也都會變好,也會變美、變聰明! 身體就像一部機器,保養得宜,每天就能運轉良好,外觀看起來也俐落有型。如果不善待自己,把自己操成一部破舊生鏽的爛機器,不但連碰都不想碰,運轉也會有一堆問題,甚至脆弱地輕易解體,那太可怕了! 大腦也要靠吸收知識、思考、溝通、學習去訓練,神經性、肌肉性都會提升,刺激新的神經元誕生,或至少不要讓歲月帶走太多。腦生理的部分和身體一樣,都需要保養、訓練。 所以另一方面,也要篩選自己吸收的資訊,餵養的糧食會影響吸收到的養分。你希望你的腦袋得到什麼養分,就要多讓自己吸收那方面的資訊,消化成知識,為自己所用。 人腦記憶提取很依賴分支、架構、概念,圖像、聲音則提供更多提取線索,旺盛的好奇求知慾、良好的情緒會分泌血清素、腎上腺素同樣有助於形成長期記憶,所以讀書時記得運用這些概念,幫助自己將知識轉變成長期記憶。另外,根據遺忘曲線,三天後和七天後各複習一次都有助於轉化成長期記憶,提取記憶的次數越多,也越熟練該記憶

0815 日記 山羌圖書館

最近常非常驚訝於時間在心裡感知上的彈性 當時旅行一天就是很長的單位,若多了一天,就有多深入認識一座城市的可能。 每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,總是期待著。 回台後半年,一個月都是很短的單位,過了幾個月彷彿差別不大 許多地方幾十年也只有一點改變 時間的痕跡沒有太明顯 而我現在的時間也是。彷彿睜著眼什麼都沒有完成,半年就過去了。 吸氣、吐氣、慢條斯理的看著行人、思考當下的空間設計、漫無邊際的各種想像,很快地,將我的時光充填起來,如果日子像手帳裡的格子,我現在就像拿著最粗的馬克筆,隨便一筆劃過就滿了。時間就過去了。而那些回憶中充實的日子,就像用極細0.28的筆,一筆一筆細心塗畫,每一個都要用心地上色才能完美地填滿,不留縫隙。 山羌圖書館 晚餐在豆花店吃,配著先買的鮪魚飯糰。手機收訊不好,無聊便將螢幕關閉。放下手機的時候,眼睛順勢望向書架,視線對上了連俞涵的第二本書「山羌圖書館」。衝動地開始閱讀,被她簡潔、有趣、誠摯又精簡地恰到好處的文筆帶入她的青春記憶裡。在店內的半小時看了三、四篇意猶未竟。她勾起我以前喜歡閱讀這類散文的細膩,也讓我想起了我的青春,更讓我想寫出自己故事的衝動。國高中的我,看課外書,細細品味文字真是課業之餘最大的享受。說我最愛的休閒是閱讀。同是愛書者的她,寫出的內容讓我很有共鳴:那種被認為「怪」的經歷、那種徜徉在自己小世界的樂趣、那種喜愛書的心情。

KPT 週五檢視

時序迎來了夏末,今年春夏陷入更加困頓迷茫沒有目標的時光。 夏末將至,不再說大話,有意識地告訴自己減少獨處思考的時間,才會避免無意義地空想空轉,讓焦慮、迷茫、自責、懶惰、不安的情緒沒有時間佔據我,才能撥出時間真正開始邁步向前。 每天再作出選擇前去問自己值不值得,一步一步的自律起來。已經充分體會到一步登天的不切實際,就知道目標應該是循序漸進才可能完成。然後不要放棄,無論如何。一件事有多面,一生的情緒有很多種。開始接受人會犯錯,但更可怕的是犯錯後的無限自暴自棄模式、焦慮、想要遠離逃避的惡性循環。想成為真正有擔當的人,我要找辦法解決、彌補錯誤,從自己做不好、失敗的地方得到教訓,再用一種誠懇改過的心情去鞭策自己不重蹈覆轍,要改正,然後才有下一個蛻變的可能。否則,逃避到最後會發現這條路的盡頭只有自我毀滅。人需要有底氣,才會有自信,才可能去行動。而不讓底氣消失殆盡的方法之一,就是不能逃避。逃避看似容易,實則損害最大,心裏承受得更多。 首先,要先告訴自己... 我相信我可以改善這個問題,要一步一步開始行動就好了。 我相信我可以重新閃耀而自信,要一步一步檢視跟逼迫自己,對自己狠一點,才會感覺甜。 無論我現在懊悔自責多深,都不會改變已經過去的事實,過去發生的、選擇的一切,是永遠不可能被重來、被改變。我有多少沈浸在各種情緒的時間,就又浪費現在多少可以改變自己的時間。既然時間只能一直往前走,我最務實的做法就是歸結錯誤、訂定新的方法準則,先動起來,心態、感受也會跟著變化,如此才不會也對不起現在、未來。 這兩天又回到下午、傍晚才開始一天的狀態。早上、中午的時間都被揮霍、沒效率地度過了。有好一點的是有吃水果。? 但是想想剩下189天,我已經沒時間了! 所有被停滯的行動都必須開始,而事情這麼多,我勢必要重視時間,將累積的事情、計畫的行動趕快有效率地彌補起來。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,時間是我最緊迫的資源。 以這兩天來看,如果一天實際只有四個小時以下在做真正重要的事,那必代表不可能完成現在我計畫完成的一切。 過去半年一天中實際真正用在有效、重要的事情上面,臆測平均下來不過一、兩小時吧?偶爾情況好些,頂多六小時?差的時候,零? (由於不知道時間確切使用紀錄,因此最近開始練習每個工作計時的行為。) 我的最終目標是平均一天12小時極度專注地用在讀書、工作、上課等,做真正重